
近日,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公示结果,我校共有7门课程成功入选,涵盖了五大课程类别。至此,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。
批次 | 课程类别 | 课程名称 | 课程负责人 |
第三批 | 线上一流课程 | 控制工程基础 | 王海 |
第三批 | 线上一流课程 | MATLAB程序设计 | 赵转哲 |
第三批 |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| 劳动教育实践—食品制作 | 王顺民 |
第三批 | 线下一流课程 | 电磁场与电磁波Ⅱ | 周鹏 |
第三批 |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| 食品工艺学 | 朱秀灵 |
第三批 |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| 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及人机协同评判虚拟仿真实验 | 贾文友 |
第三批 |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| 水刺加固工艺虚拟仿真实验 | 凤权 |
第二批 | 线上一流课程 | 高分子化学 | 高建纲 |
第二批 |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| 信号与系统Ⅱ | 袁一鸣 |
第二批 |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| 肿瘤靶向多肽P10的固相合成及应用虚拟仿真实验 | 葛飞 |
第一批 |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| 服务营销 | 纵翠丽 |
第一批 |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| 创新创业模拟 | 谢荣见 |
学校长期以来高度重视课程内涵建设,在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期间,学校邀请相关领域校内外专家进行了20余次全方位、多层次的培训指导工作。此次入选课程涵盖多学科领域,充分体现了学校坚持学生中心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、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育人定位。
下一步,学校将以此次入选为契机,充分发挥一流课程示范引领作用,持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,全力保障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验收顺利推进。同时,将重点推进智慧课程建设,依托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教育教学数智化平台,开发优质智慧课程资源,满足学生多样化、个性化学习需求,以课程建设新突破助力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(文:李梦群;编辑:章宁娟;预审:张金轮;审核:夏登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