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各教学单位:
为进一步深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改革工作,保证下学期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和教学秩序正常平稳,现启动2025-2026学年第1学期(1-18周为教学周,19-20周为考试实践周)教学安排工作,所有工作5月31日截止,具体通知如下:
一、主要工作任务
1.录入与核对培养方案。各学院2025级参照2024级培养方案录入第1学期拟开设课程,2024级参照培养方案汇编将第3及以后学期课程信息准确无误录入教务系统,核对各年级各专业的课程信息(包括课程类别、学分要求等),并维护各年级“通识选修课”实践类别信息,截止4月7日(相关工作前期已布置)。
2.申报学科专业交叉课程。各学院应结合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,根据学生需求和意愿,积极开设交叉课程供其他学院学生修读;有针对性需求的学院,应与开课学院协商确认后,由开课学院报送相关课程信息。建议每门交叉课程1学分、16学时,鼓励开设0.5学分、8学时的课程。请按时报送相关课程材料,截止4月7日(相关工作前期已布置)。
3.安排教学任务进程、周课时(不含2025级新生),开设跨学期课程并录入教学任务。
(1)阶段一:公共课程,由计算机与信息学院、数理与金融学院、外国语学院、体育学院、马克思主义学院、学生处、现代技术中心(工程训练中心)等安排教学任务进程、周课时,截止4月30日。
(2)阶段二:其他课程(含跨学期课程),由学生所在学院安排教学任务进程、周课时,要增加课程供给,结合产业实际,专业方向课程应开尽开,截止5月12日。
4.开课学院确定授课教师、安排教学班,录入学科专业交叉课程教学任务、安排企业兼职教师承担校企共建课程,并按要求组织教材选用工作(含2025级新生),截止5月19日。
5.教务处审核,学院根据审核意见进行完善,截止5月31日。
二、相关要求
1.2025级新生参照2024级各专业培养方案录入第1学期拟开设课程,教学任务编排工作待招生计划确定后另行通知。
2.充分考虑学生学业深造、就业和实习实训实践需求,根据实际优化教学安排,按照“前紧后松”原则,鼓励大一、大二年级积极开设跨学期课程;充分利用第19-20考试实践周,第19周安排课终考试,第20周可结合专业实际安排写生、考察、实习或学科技能竞赛培训等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。
3.前期选课人数较多的学科专业交叉课程,学院应优先开设并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。
4.合理利用教学资源,开设跨学期课程的学院应做好学生意见征求和选课引导工作,选课后剩余学生在10人以下的课程,原则上不开设。
5.严格按照《安徽工程大学教材管理办法》规范开展教材选用、审核工作,并对开设课程进行认真核对,避免出现漏订、错订、重复征订现象。其中马工程重点教材要求100%选用、100%征订。
6.各学院教学任务全部安排确定后,须及时填报相关教师授课信息表。
7.各教学单位要高度重视,务必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各项任务,以免影响全校正常工作进展。各项工作具体要求详见《附件:2025-2026学年第1学期教学安排工作指南》。
三、联系方式
2871403,联系人:潘老师、张老师(培养方案审核、教师授课信息表报送);
2871049,联系人:王老师(教材选用、交叉课程申报);
2871045,联系人:程老师(教学任务编排)。
附件:2025-2026学年第1学期教学安排工作指南.doc
教务处
2025年4月3日